|
前十个月濮阳市经济发展呈现质提量长势头时间:2024-12-12 本报讯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在顶压前行、克难奋进中实现了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势的积蓄壮大,现代化濮阳建设迈出坚实步伐。1至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0%,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也都实现了较快增长。 创新动能加速释放。我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共生耦合,增强了科技硬实力、经济创新力。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52个,全市省级“瞪羚”企业1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创新平台扩量提质,抢抓省级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机遇,新增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争取省级科技项目49项,获经费支持4432.5万元。 制造强市步伐加快。我市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持之以恒扩增量、优存量、增变量。加快聚链成群,新型耐火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生物基材料、绿色家居、油气装备3个集群被认定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全省认定数量最多的3个地市之一;油气装备专业创业创新基地被认定为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实现全市零的突破。梯度培育企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72家,4家企业5G工厂入选工信部《2024年5G工厂名录》,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圣凯环保成功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全市首家单项冠军;濮耐股份等2家企业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天能集团等5家企业获评省级制造业头雁企业。提升服务效能,“万人助万企”、“四项对接”主题月等活动有效开展。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我市聚力推进重点项目,坚持每次全市综合性会议必调度重点项目、每周必安排项目建设工作、每月必督查项目建设进度,使有效投资持续扩大。截至10月底,全市291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95.6%,88个项目建成投产;134个“三化”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33.71亿元,拉动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4.9%。扎实推进“三个一批”,前十三批201个“三个一批”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分别为82.6%、60.4%、90.7%,综合评价成绩居全省第一方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截至10月底,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259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50亿元以上项目3个。 城乡融合加快推进。我市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城市更新提质步伐加快,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夏粮总产量达171.26万吨,秋粮预计总产量达153.52万吨,再创历史新高。成功获批国家(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项目,争取中央奖补资金1亿元,实现“国字号”园区零突破。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我市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改革部署,谋划更深层次改革,推动更高水平开放,使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做实“12345”政务服务热线,做优政务服务大厅,市政府常务会议每月专题研究群众诉求办理事项,畅通了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在全省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市县一体化”;全面推行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一件事”联办,市城区12家水电气热网企业实现线下“一窗办理”。二是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聚焦规范国有企业运营,相继制定出台市管企业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市属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办法等文件,通过系列措施,促进国有经济发展壮大和布局结构优化调整。三是区域合作不断深化,与毗邻地市合作向更广、更深领域迈进。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截至10月底,我市民生支出完成197.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的77.6%,11项民生实事提前完成。社会事业、污染防治等工作成效显著,就业、教育、文旅等稳步推进。 此外,今年1至10月,我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安全生产平稳运行,安全生产标准导则、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结对帮扶等典型做法,被应急管理部推广,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稳步提升。记者 袁冰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