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网站首页 >>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 >> 奋力扛起“国之大者”的濮阳责任
详细内容

奋力扛起“国之大者”的濮阳责任

时间:2024-06-14     【转载】   来自:濮阳日报

6月1日还是一片金黄的麦浪,6月9日就基本实现小麦颗粒归仓。今年“三夏”,我市又一次创造了新的“濮阳速度”。虽然夏粮最终产量还有待落实,但从各方面看,今年我市夏粮产量将创新高,“二十一连丰”基本已成定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保障粮食安全,亿万农民是主体。近年来,党中央不断鼓励支持广大农村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完善各方面政策,让种粮也能够致富。怎样实现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同步发展?怎样让农民愿种粮、多种粮?濮阳麦收如此亮眼的成绩还可以做哪些突破?如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展现濮阳新担当新作为?“三夏”期间,记者在田间地头采访发现,从相关部门到种地农民,全市上下都在不断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从“粮种”到“良种”:在种子中寻找增产的基因

粮种,是丰收的希望;良种,是丰收的关键。

6月5日,清丰县高堡乡王庄村的田间地头,走来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就是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许为钢。许为钢此次到清丰,是对郑麦1860节肥大区对比试验项目进行验收。同时,这也是他在今年“三夏”期间第二次到濮阳。5月24日,许为钢就率团队到经开区新习镇刘堤口村,参加河南省2024年优质小麦郑麦1860种粮加一体化产业技术示范濮阳现场观摩会。

半个月内连续两次到濮阳,许为钢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推广种植优质麦种郑麦1860。作为许为钢团队选育的半冬性中强筋小麦品种,郑麦1860具有高产性能突出、优质高效、生产高效、加工高效等“一突出三高效”的特点,在黄淮南部小麦种植区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6月6日,南乐县千口镇吕村的郑麦1860高产增效示范方内种植的郑麦1860,在机收实打测产验收中亩产突破800公斤。

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种子是农业之母,是粮食生产的源头。近年来,人们对优质种子越来越重视。经开区新习镇种植大户郭继广今年种植了3000亩的郑麦1860。他说:“前些年种粮食,对种子没有很特别的要求,现在越来越感觉到种子的重要性,每年种麦前都要慎重地对种子选了又选。”在和许为钢院士交流时,郭继广说,好的种子对粮食增产起着很大的作用,今年刮大风,他种植的郑麦1860基本没有倒伏,所以明年还想扩大郑麦1860的种植面积。

农民想选好麦种,科研人员也在为麦种努力。去年随神舟十六号“上天”的濮麦115,今年在各方面呈现出了较好的特质。市农林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程星说,今年将对濮麦115进行稀播,继续进行试验性种植。濮麦115的“太空之旅”也证明了“太空育种”作用较大,今后还会尝试用这种办法培养出更好的种子,用种子这个“芯片”助力粮食生产稳产增产。

从“会种”到“慧种”:科技种粮让农民种粮更智慧

新农田孕育新农业,新科技带来新收成。

目前正是抗旱季节,在经开区新习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种粮大户通过手机软件就可以操作浇灌设施给农田浇水。为提高粮食种植的科技含量,经开区在新习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建起了智慧农业中心。中心内各种现代化设施齐全,智能化监测设备让管理人员对土壤的干湿度、墒情、肥沃程度等一目了然,气象监测平台可随时监测大气数据,植保无人机等可实现“一喷三防”,至于耕种管收过程,更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运作。

无独有偶,在濮阳县庆祖镇的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内,也建设有现代化智能温室,生产服务区内配套建设了智能灌溉系统、雨水回收池、管护房等现代农业设施。产业园运用大数据,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水、光、温、气、肥等生长要素进行智能化管控,从而让农作物由“会生长”转为“慧生长”。

据介绍,智慧农业是集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于一体的高效、优质、低耗的精准生产模式。近年来,我市创新农业产业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不断推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不少高标准农田内都建设了智慧农业项目。但记者同时了解到,我市智慧农业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与我省有些粮食种植大市相比还有差距。今后,发展智慧农业,让无人机播种、智慧种地等成为常态,毫无疑问会是粮食增产稳产的必然趋势。

从“单收”到“集收”:多措并举降低农民种粮成本

机收,是目前我市麦收最普遍的方式。

市农业农村局的统计数字显示,夏收期间,我市充分发挥濮阳智慧农机平台和6个县级农事服务中心作用,共调度投入各类收割机械13万余台,实现了应收尽收、快收全收,全市平均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

但记者在濮阳县、经开区、清丰县、南乐县采访时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不同县区,甚至同一县区的不同乡镇,在机收价格和进度中也有差别。以价格为例,我市今夏收割机普遍的价格是一亩地60元。但在濮阳县鲁河镇,绝大部分农户用收割机收割小麦,一亩地仅需要35元。

鲁河镇的小麦收割价格之所以较低,得益于今年镇党委、镇政府提前谋划,实行了一体化麦收政策。麦收前,由农户把小麦种植亩数、是否需要统一收割等信息自行上报到村“两委”,村“两委”再将全村情况统计好上报到镇里,镇里根据上报情况,与河南中原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对接收割机等事宜。河南中原生态发展有限公司今夏共派出了收割机、搂草车、打捆车等机械近百台,全力服务鲁河镇的麦收工作,每亩地仅需35元。全程机械化操作,农民基本不用干什么活儿。这种方法,收割速度快,农民成本低。鲁河镇张庄村村干部告诉记者,他们村里的麦子不到两天就收割完毕。

今年“三夏”,南乐县千口镇组建了党员突击队、巾帼标兵队、代表委员示范队和青年先锋队,走进田间地头帮农民收麦、播种,大大提升了麦收速度。各县区、各乡镇若能像鲁河镇、千口镇一样,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无疑会更好地激发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从“单一化”到“一体化”:拉长粮食产业链,让农民既丰收又增收

5月24日上午,河南省2024年优质小麦郑麦1860种粮加一体化产业技术示范濮阳现场观摩会在我市举行。许为钢院士在讲话中特别强调,除了要有良种、良田、良技,还要提升粮食的附加值,通过种植、生产、加工一体化,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只有这样,粮食种植才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事实上,我市不少县区、乡镇,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拉长农业产业链的有益尝试。今年麦收期间,记者在南乐县近德固乡采访时,该乡号召农民在田地里种植不打农药、不上化肥的绿色有机小麦,由专业合作社按每斤3元的价格从种植户手里收购,然后再加工成面粉、制作成面条,销路很不错。这种方式,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6月9日,记者在濮阳市非遗产品拍卖会上看到,南乐县濮花手工空心挂面,使用本地的优质小麦,通过传统手工艺制作,进行产品包装后,附加值大大提升,一盒挂面卖60元,吸引了不少人购买。

正如许为钢院士所说,濮阳小麦种植面积在全省不算大,但质量和产量都很突出。那么,如何在质量和产量都不错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呢?实事求是地说,在粮食深加工、赋予农产品更高附加值方面,我市目前还存在着产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缺乏在全省、全国都有名气的粮食深加工龙头企业。若能像南乐县生物基那样将玉米秸秆产业链进行延伸,我市必将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展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记者 袁冰洁


商会中心
新闻中心
信息公开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

咨询:0371-60916081   电话:13838128873(张)   邮箱:longxiangcoc@163.com

地址:郑州市商务内环路与西二街交汇处龙湖大厦1707   豫ICP备14008799号
  • 电话直呼

    • 0371-60916081
  • 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