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寻制造业倍增的华龙区路径时间:2023-11-10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希望,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 今年,市委、市政府以前瞻性眼光提出实施制造业倍增行动,吹响了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作为主城区、全市新兴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华龙区聚焦制造业三年倍增主题主线,瞄准主导产业,抓好园区建设,包装生成一批重大项目,招引落地一批优秀企业,着力用今天的“拼搏程度”换取明天的“发展高度”,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蓄势聚能。 培植产业培育企业,让项目“活”起来 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基与命脉;良好的产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也是塑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项目,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最终体现在项目建设上。 华龙区以实施制造业倍增行动为抓手,躬身入局思项目、谋项目、抓项目,抢进度、提速度、见力度,全面掀起工业项目建设高潮,全力跑出制造业倍增发展“加速度”。 围绕氢能、人工智能、安全应急、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华龙区着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零碳产业园、长兴集团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等重大项目实施,力争2025年“两能”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 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加快培育和发展应急产业,构建“11233”产业发展体系,华龙区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达成合作,积极申报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同时以濮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加快推进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园项目建设。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园项目的实施,是华龙区继氢能产业园、油气智能装备产业园、医学大数据产业园、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现代物流园、节能环保产业园六个“区中园”项目之后的又一重大“区中园”项目,争取到2026年培育形成50亿元规模的安全应急产业集群,届时将成为助推华龙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特色产业。 赋能企业提质,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华龙区加快国胜年产5万台(套)钻采配件耐腐蚀、易初明通钻井专用设备制造等项目“四化”改造进度,每年滚动实施35项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技术改造占工业投资比例保持在40%以上。同时,紧抓梯度培育,强化政策引领和服务支持,精准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每年新增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5家,力争到2026年实现天地人“股上市”,培育制造业头雁企业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优质中小企业15家。 一大批企业竞相发展,已成为推动华龙区经济倍增跨越发展、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强劲引擎。 突破观念创新举措,让招商“动”起来 招商引资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事”,也是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 华龙区以开放招商百日攻坚行动为抓手,号召全区上下大干、快干,干好、干实100天,全力攻坚,追求招商突破、制造业能级倍增,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创新观念求突破,树立“有舍才有得”理念和“抓大不放小”思路,开展开放招商百日攻坚行动,建立重点招商项目“揭榜挂帅”制度,揭榜对象面向全社会,通过按需“张榜”、能者“揭榜”、多维“评榜”方式,汇聚社会各界智慧和力量,引入一批重点企业聚链成势。明确方向求实效,依托“两图两库两池”招商图谱,紧盯中科富海、优社动力、博迅集团等重点企业,加强与中科院、赛迪研究院、全国应急产业联盟、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对接,全方位、多层次引进一批产业化项目。严格奖惩树标杆,落实开放招商百日攻坚考核办法,对成功签约落地项目达到认定标准的,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金额,按照“一事一议”原则,优先提拔干部、晋升职级,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予以全区通报批评,推动形成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 “以商招商”推动产业加速集聚,近年来,多个优质项目在华龙区“聚沙成塔”,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优化审批提升效率,让环境“好”起来 创新塑造产业生态,就要找准工业发展的“穴位”。这个“穴位”,就是千方百计壮大经济体量。区域经济发展没有一定的规模和速度,就没有竞争力和影响力。 近年来,华龙区始终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招大引强,加快项目落地,精准谋划储备项目。 华龙区以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着力优化政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流程,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推动《华龙区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企扶企十条》《华龙区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扶持办法》等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打造亲清政商环境,县级领导带头亲商助企,当好“店小二”,打造“五星级服务”,解决企业发展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厚植适宜经济蓬勃发展的土壤。持续提升园区环境,进一步加快完善基础配套,真正视企业为亲人,把企业事当家事,提供全过程、全方位“保姆式”服务。 与此同时,华龙区组建重点企业服务专班和重点项目服务专班,开展企业全生命周期链式服务,帮企业跑腿办理签约、注册、立项、开工投产、技改所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下、投产快。记者 杜鹏 通讯员 杨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