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见“博博会”古今相辉映时间:2022-09-02 9月1日,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在郑州开幕。图为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9月1日,观众在“博博会”展区体验传统拓印。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九月第一天,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简称“博博会”)正式启幕。 这个全球三大博物馆行业展会之一、亚洲最大的博物馆专业展会,来到了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这里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内,437家博物馆、208家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6万平方米,规模创历届之最,彰显新时代博物馆创新发展的力量和魅力。 令许多观众惊喜的是,刚迈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一楼展厅,便可以领取“博博会护照”。拿着这本“护照”,就能“打卡”全国不同区域的博物馆,集齐一定数量的博物馆印章还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 “1982—2022”,一串橙色数字跨越的时间长度,正是中国博物馆协会走过的40年。在“主题展示区”展示的是“与文博事业同行——中国博物馆协会四十年”主题展览,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中国博物馆事业40年来跨越式发展的历程。 穿过“主题展示区”,便“切换”至“博物馆展区”。这里汇聚了全国一大批博物馆新展览、新课题、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为人们奉上一场“博物馆奇妙游”。 步入一扇开启的“文化大门”,参观者就置身于河南展区,河南博物院“牵手”各省辖市近90家博物馆“组团”亮相,让更多人可以在此“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河南展区正中设“豫来遇潮”展览,一件青铜器“莲鹤方壶”摆在中间,参观者络绎不绝,戴上AR眼镜,与文物“对话”。 “观众不仅能看到文物,更能收获背后的故事。”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数字文化事业部华北区总监胡藤介绍,通过技术赋能、数字文博让文物活起来,给人们带来沉浸式的直观体验。 “卢舍那大佛!”参观者驻足在国内三维数字化领域领军企业——四维时代的展区,感受国产“黑科技”打造的3D沉浸式空间漫游体验。“2021年,我们运用三维数字重建技术,对龙门石窟包括卢舍那大佛在内的多个窟龛完成了高精度三维建模,立体重现了千年残像的‘最初模样’。”四维时代参展负责人说,通过数字化保护和展示,让人们感知历史温度和优秀传统文化。 在会展中心能逛故宫、赏运河?没错。在中国红映衬下的故宫博物院展区,分设“全景故宫”“数字多宝阁”“数字文物库”“故宫名画记”“故宫展览”五大板块,故宫馆藏资源数字化呈现,人们可通过大屏幕及操控设备实现近距离观看。“你瞧,花瓶上的蜻蜓都看得一清二楚。”参观者赞叹。“目前数字文物库已采集8.3万件文物信息,而且可以根据你喜欢的颜色进行分类呈现文物,比如点击红色,便可以一眼览尽有千年历史的红色瓷器、服饰、漆器等文物。”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副主任黄墨樵说。 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区,“5G大运河”再现千年繁华。“这是我们根据全息投影技术打造的大运河实景体验,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再现大运河沿途风貌、历史遗迹和城市发展。”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文创部工作人员陈思文说。 借由一幅元代李升的《淀湖送别图》,上海博物馆将江南美景移入展会。在展区醒目位置设有一电子触摸大屏幕,展示的是上海博物馆首度公开亮相的数字人文项目“宋徽宗的世界”,引得不少参观者驻足观看。 除了这些新鲜的数智技术,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深受年轻人青睐。红色博物馆、纪念馆带来的红色文创独具特色,如中共一大纪念馆的红色文创“信仰的力量”充电宝、“伟大开端”的系列T恤等,既精美又有教育意义,吸引了不少观众购买。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豫见“博博会”,古今相辉映,值得您来细细欣赏品味。 展区现场亮点 437家博物馆、208家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6万平方米规模创历届之最 领“博博会护照”,打卡赢奖励 刚迈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一楼展厅,便可以领取“博博会护照”,拿着这本“护照”,就能“打卡”全国不同区域的博物馆,集齐一定数量的博物馆印章还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记者 温小娟 王延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