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网站首页 >>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 >> 抢抓机遇打造中原氢城 着眼未来倾力赢在华
详细内容

抢抓机遇打造中原氢城 着眼未来倾力赢在华

时间:2022-07-14     【转载】   来自:濮阳日报

要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习近平  

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相对于其他能源而言,具有来源丰富、质量轻、能量密度高、绿色低碳、储存方式与利用形式多样等特点,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被誉为人类社会的“终极能源”。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势在必行。  

濮阳作为国家重要石化基地,全市工业副产氢产量巨大——每小时8万余标方。同时,濮阳市及其周边地区具有较好的氢气制备基础,现有制氢企业7家,总制氢能力可达每小时37万标方,发展氢能基础良好。2021年1月,濮阳市政府印发《濮阳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濮阳市政府关于支持氢能及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发展氢能政策逐步完善。  

作为主城区的华龙区积极响应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按照《濮阳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0年)》,立足氢气资源优势,全力布局燃料电池电堆、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等氢能产业发展。  

去年以来,华龙区把氢能产业培育作为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全面转型发展突破口,以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的氢能研发应用中心和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为目标,抢抓河南省打造郑汴洛濮“氢能走廊”重要机遇,大力实施“氢赢未来”发展工程,依托油气装备制造、特种车辆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和工业副产氢产量优势,积极谋篇布局氢能产业发展,加快氢能产业在智慧能源、绿色交通、高端制造等领域拓展延伸,着力构建氢能制、储、运、销、用全产业链条,助力濮阳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基地和氢能示范城市。 

立足资源禀赋  

构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体系 

华龙区加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厘清发展思路,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产业化水平高、示范应用领先、配套设施完善、质量安全可靠的氢能产业体系。  

明晰发展方向。充分把握氢能产业作为国家能源转型选择重大机遇,以河南省打造郑汴洛濮“氢能走廊”为契机,实施“氢赢未来”发展战略,以建设氢能技术创新核心区、氢能示范推广试验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聚集区为抓手,坚持“产业落地、技术突破、场景应用、完善链条”,依托油气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特种车辆等优势产业基础,探索氢能纳入区域能源体系及多种能源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加大氢能源关键零部件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向上游研发突破关键技术,向下游谋篇布局氢能场景应用,着力构建从制氢、储氢、运氢到用氢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科学编制规划。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省、市相关文件,编制了《华龙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年)》,将氢能产业发展划分为全面起步、加速发展、塑造优势三个阶段,从产业规模、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应用示范四个方面,确立发展目标,明确了多渠道保障氢源供应、提升核心零部件研制水平、大力推动整车产业发展等17项重点任务,并将能够逐年推进落实的氢能产业总产值、加氢站数量、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规模和关键部件研发投产等发展目标,按近、中、远景三期目标梯次测算落实,形成指导全区氢能产业发展的路线图、施工表。  

优化发展路径。投资50亿元建设氢能产业园(濮阳)项目,加强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同济大学、交通大学、中国航天等科研机构合作,围绕储氢新材料生产、高纯固态供氢系统装备制造、高能量密度燃料电池制造、CIGS发电等10个子项目延链布局,主动融入山东“鲁氢经济带”、河北“一区一核两带”、郑州市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等,以氢燃料电池、氢能特种车辆、中重型卡车等应用为切入点,与济南、雄安等区域氢能发展规划高效衔接,共同谋划互融互补项目,培育形成了以中沁泰康、广东国鸿为龙头,大中小企业联动、上下游协作互补、产业配套完备、集聚效应明显的氢能产业集群。氢能产业园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达100亿元以上,可实现利税25亿元。前瞻布局氢能产业是华龙区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  

“去年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抢抓河南省打造郑汴洛濮‘氢能走廊’重要机遇,大力实施‘氢赢华龙’未来发展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可以说,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已经成为我区打造未来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走在了全省前列,得到省委书记楼阳生莅濮调研时的充分肯定。”华龙区委书记蔡洪峰说。  

创新平台载体  

激发氢能产业发展内生活力  

华龙区把加快氢能产业发展作为优势再造、换道领跑的主推手,优化氢能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平台、聚才引智平台服务功能,通过人才培养、联合研发、共建实验室等模式,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动氢能产业高速创新发展。  

拓展公共服务方式。以“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为契机,建立以区政府氢能产业服务专班为主导,濮阳氢能研究院、青岛国际院士站、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为主体,中沁泰康、厦门金龙、中原总机等优势企业参与的氢能公共服务平台,为氢能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技术咨询、产权保护、融资租赁、学习培训等系统化服务;建立联席会议、首席服务员、中小企业孵化等制度,通过协作配合,研判企业发展风险,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助力氢能行业相关企业做大做强。“中沁泰康科技能源有限公司于2021年自主研发生产的80千瓦氢燃料发动机动力系统和82千瓦、120千瓦氢燃料电池系统相继通过了国家机动车检测中心的检测认证;18吨氢燃料电池洗扫车样车也通过国家机动车测试场整车测试,并取得工信部整车生产公告;去年11月20日第一辆氢燃料电池洗扫车顺利下线并交付使用。凤栖梧桐,可谋长远。在这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公司坚持以政府为引领、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围绕重点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衔接合作、‘组团式’发展,推动产业链由设备制造、技术研发、试点应用向全面推广应用等方向延伸,推动氢能产业全产业链共同发展。”中沁泰康科技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志敏说道。目前,平台已入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国家级技术创新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9家。  

加快科技创新研发。以濮阳氢能研究院为龙头,着力构建产学研用高度协同的产业创新体系,按照“先材料及装备,再应用示范,最后产业衍生”的路径,聚焦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核心零部件、氢气储运加注装备等细分领域的技术突破,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应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氢能产业园已建成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博士后研发基地6家,省级技术中心16家。重点打造的氢能与燃料电堆核心技术孵化园区,自主研发生产的首套燃料电池系统,已取得50千瓦、60千瓦、80千瓦、82千瓦、100千瓦、120千瓦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国家检测认证报告,年产氢燃料电池金属电堆和氢燃料电池发动机1200套,产品已应用于9吨、12吨、18吨系列环卫车,以及10.5米城市公交车、31吨渣土车、49吨重卡等多种车型。厚植人才汇聚沃土。搭建聚才引智平台,聚焦“领军型、高层次、紧缺型”尖端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氢能领域知名专家、院士组成专家顾问委员会,为华龙区氢能产业的发展战略、政策、标准、法规制定提供智力支撑,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科学建议。建立行业人才引进、培养和储备机制,推出“一产一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引才政策,充分发挥中原(濮阳)能源装备及技术服务展览会品牌作用和中原油田海外布局优势,联合国内外氢能优势研究机构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通过柔性引进、创新人才交流合作、高精尖缺人才激励等方式,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增加氢能产业发展智库储备,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已引进国际氢能协会燃料电池分会主席、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滑铁卢大学教授李献国团队,哈佛大学博士后、浙江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孔德兴等专家人才49人、科技高精尖人才403人。  

“去年以来,华龙区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实施‘换道领跑’‘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抢抓氢能产业发展重大机遇,主动融入郑汴洛濮‘氢能走廊’,以氢能场景应用为切入点,聚焦氢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催化剂等核心零部件和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研发生产,规划布局氢能源生产企业,着力构建制氢、储氢、运氢、用氢全产业链,氢能产业发展走在了郑汴洛濮‘氢能走廊’建设的前列。中沁泰康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通过国家机动车检测中心认证,氢燃料电池洗扫车、雾炮车已取得工信部整车生产公告,与南京金龙合作生产的氢能源专用车辆成功下线,首批30台氢能源商用车集中交付应用,集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企业孵化、省级学术交流中心于一体的氢能研究院项目已开工建设。”华龙区委副书记、区长丁国梁说道。  

整合资源要素  

保持氢能产业发展稳健态势  

华龙区坚持以政府为引领、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围绕重点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衔接合作、“组团式”发展,推动产业链由制氢向设备制造、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向延伸,形成全域覆盖的氢能产业集群。  

壮大制氢“供给端”。建设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氢气供给体系,以入选全国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为契机,与中国三峡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入合作,探索农光互补、畜光互补、林光互补的光伏电站建设模式,打通“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氢储能应用”产业链条。以中原油田“绿氢”制备先行示范点和豫北区域“绿氢”供应中心建设为着力点,配套增设氢气专用生产线和传输管网,发展氢气提纯技术和氢气回收技术,提高中原油田副产氢利用率和高纯氢气产能,2022年4月份引进全省首个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中石化首个兆瓦级增量配电网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建成后每天将产出约1.12吨“超纯氢”,将成为全省首个制备零碳排“绿氢”生产基地。鼓励支持制氢龙头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参股控股、改制上市等方式做大产业规模,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制氢企业资源共享、链条共建、品牌共创,现有制氢企业9家,年制氢能力23.6万吨,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延伸氢能“应用端”。依托中沁泰康科技核心技术,以氢储能装备制造、储氢新材料生产、氢能整车生产等项目为引领,整合中原特车、中原总机、望联机械设备等特车生产企业的技术、资金、人才优势,与郑州宇通、洛阳拖拉机、厦门金龙等企业深度合作,签署零碳交通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叉车、环卫车等整车生产,打造集项目谋划、产品研发、应用生产、市场投放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闭环。首批30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已交付投入使用,预计年底将完成100辆大巴、100辆渣土车和50辆环卫车的生产,总产值2.5亿元;18吨氢燃料电池高压清洗车和18吨氢燃料电池车厢可卸式垃圾车,均已获得工信部汽车产品公告;12吨和18吨氢燃料电池餐厨车、石油专用车已完成设计正在进行试制。加快新型储氢材料生产研制,围绕镁基储氢材料产业化,扩大氢化镁生产规模,力争2024年实现年产氢化镁1000吨,年产值65亿元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万吨以上,2030年实现年产氢化镁3000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氢化镁生产基地和固态氢源供应商。树牢“氢能+”理念,探索氢能在通信基站、应急补电车、无人机、住宅等领域的研发、应用、推广,将智能制造与氢能产业相结合,从商业模式、产业服务模式等方面不断转型升级,力争创建国家级氢能应用示范区和省级氢能与储能未来产业先导区。  

保障氢能“安全端”。牢固树立安全观念,严格执行国家氢能安全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建立覆盖氢气全周期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相关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培训,制定安全生产和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从氢气的生产、储存、运输、加注、使用五个环节控制风险,对涉氢场所和设施开展定期安全巡检,建立安全维护作业记录数据库,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为氢能安全技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全力保障氢能产业安全稳健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我市‘中原氢城’发展战略,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推动一批重大关联企业落户入驻,促进产业集聚,扩大产业效应。特别是紧抓‘豫产豫用’政策,不断拓宽氢能产业发展应用空间。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建设一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加大国内外专业人才和技术团队引进力度,努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和氢能示范城市,为加快建设‘四个濮阳、一个高地、一个中心’,作出积极贡献!”蔡洪峰说道。  

氢能时代大幕开启,氢能产业领先起航。华龙区将以“国际视野、创新驱动、特色发展”为核心战略,全力开拓产品应用市场,探索氢能在通信基站、应急补电车、叉车、无人机、住宅等领域的研发、应用、推广,打造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氢能研发中心和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氢赢未来,筑梦远航。氢能产业将承载着华龙区人民的重托,乘着时代列车,驶向光明的未来。记者 杜鹏


商会中心
新闻中心
信息公开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

咨询:0371-60916081   电话:13838128873(张)   邮箱:longxiangcoc@163.com

地址:郑州市商务内环路与西二街交汇处龙湖大厦1707   豫ICP备14008799号
  • 电话直呼

    • 0371-60916081
  • 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