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濮阳市人才政策再升级时间:2022-07-11 编者按:人才因事业而聚,事业因人才而兴。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市,在区域竞争中赢得先机,我市于近日出台了涵盖引才措施、推进机制、服务配套等各环节的“1+14”一揽子人才政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宣传解读相关政策和事项,敬请关注。 日前,我市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以青年人才为支撑、以技术技能人才为基础,推动我市各类人才队伍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效双升,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人才汇聚新高地、人才创新优选地、人才活力迸发地。 《意见》坚持党管人才、服务大局、市场导向、改革创新原则,围绕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人才需求,着眼“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凝练一流创新课题、培育一流创新主体、汇聚一流创新人才(团队)、创设一流创新制度、营造一流创新环境”目标,抓实人才“引育用留”。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增100名左右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吸引12万名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人才来濮留濮创业就业,培训48万名技能人才,培养16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吸引2万名在外人才回归。 围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意见》画出了清晰“路线图”,将在改革人才认定制度、改革人才评价制度、改革人才流动制度、改革人才使用制度、改革人才收入分配制度等五个方面全面发力、纵深推进。其中:在改革人才认定制度方面,将以人才实绩和行业评价为主要认定依据,把高层次人才分为国家级以上领军人才(A类)、省级领军人才(B类)、市级领军人才(C类)、青年拔尖人才(D类)四类,明确认定程序和支持政策待遇,实行任期管理和动态管理,提升高层次人才满意度和获得感。在改革人才评价制度方面,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四唯”现象,突出能力、质量、实效、贡献评价导向,重点健全以教书育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人才评价制度,以临床工作质量指标为核心的医疗卫生人才评价制度,以作品和成果为重要依据的宣传文化人才评价制度,以创新价值和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制度,支持企业自主设置评价标准和实施考评,确保人才评价机制与发展需求相适应相协调。在改革人才流动制度方面,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或以挂职、兼职方式进行成果转化、参与项目合作。深化拓展向基层选派教育、医疗卫生、产业发展指导员工作机制,持续实施专家人才担任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度,完善科创型小微企业科技服务专员制度,引导人才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在改革人才使用制度方面,将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完善和落实重点科技项目“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赋予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使用权和资源调度权。在改革人才收入分配制度方面,将完善技术要素和创新成果参与分配机制,对企事业单位聘用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鼓励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探索实施股权奖励、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措施。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刚柔并济引进人才,加速各类人才聚集,《意见》盯紧搭好平台引才、建立通道引才、突出重点引才、专项活动引才、通过情感引才、提升服务引才等方面,拿出了更具吸引力、更具含金量的真招、实招。以搭好平台引才、建立通道引才、突出重点引才为例,《意见》提出,要更好发挥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引才聚才主体作用。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培育一批创新主体。加快在北京、上海、深圳、郑州等地建设离岸创新基地,支持企业在省外、境外设立研发机构、离岸创新中心,吸纳汇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制定《濮阳市事业单位招才引智“绿色通道”实施细则》,全面保障和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公开招聘等方面的自主权,对引进符合绿色通道范围人才,简化人事手续办理。聚焦实施“十大战略”人才需求,突出产业和产业链引才聚才,常态化引进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所需人才。 吸引人才快人一步,礼遇人才超常力度。《意见》指出,要重点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重视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统筹培养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厚植人才发展基础。此外,《意见》还着眼强化激励服务保障,加大对创新人才表彰奖励力度、加大对高层次人才支持力度、加大对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力度、加大人才资金投入力度,全力打造优良人才发展生态。以加大对创新人才表彰奖励力度为例,《意见》指出,设立年度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团队)、科技创新明星企业家、科技创新杰出青年人才三类奖项(每年总数不超过10个),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30万元、10万元,激发优秀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记者 王金勇 通讯员 贺怡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