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政策解读 >> 濮阳市在全省率先实行预算绩效审计制度
详细内容

濮阳市在全省率先实行预算绩效审计制度

时间:2021-11-30     【转载】   来自:濮阳日报

“我们创新制度设计和工作方式,在全省首创并实施预算绩效审计制度,通过拓展投资评审职能,审减资金8.35亿元,累计查出预算绩效管理问题41项,涉及各类财政资金16.6亿元。财政部、审计署网站、《中国审计报》,以及省政府、省审计厅官网相继报道了我市的经验做法。”11月29日,市审计局主要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全市组织开展的三季度改革创新实践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中,市审计局、市财政局报送的“全省首创预算绩效审计制度”案例成功入选。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面临的重要课题。市审计局提升政治站位,主动扛起财政资金“监督员”责任,创新制度设计和工作方式,积极助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今年4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审计监督的实施意见》,明确加强政府预算绩效、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财政部门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等审计监督的主要任务,要求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预算安排调整的挂钩机制,将预算绩效管理情况纳入主要审计范围,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结果共用、整改共促,共同督促部门切实规范管理,形成财政与审计协同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新格局。

创新方式方法,加大预算绩效审计力度。在审计内容上,依托政策落实跟踪、预算执行、经济责任审计“三个平台”,关注全口径预算管理情况、政府过“紧日子”情况、存量资金资产盘活情况、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和财政支持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等五个重点。在组织方式上,发挥联动审计优势,横向组织多个审计组同步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将预算的真实完整性、预算执行情况、“三公”经费会议培训费管理情况等作为重点,提高市级预算执行审计的整体性;纵向延伸审计多个县区的重点专项资金绩效情况,审查有无资金闲置、拨付不及时、资金“小散乱”导致政策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从政策制定、制度执行等层面分析原因,促进完善市级转移支付体制机制,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在技术方法上,创新数据应用模式,组建数据分析团队,打破科室、项目界限,通过将财政指标、支付、预算单位会计核算、资产等数据,以及工商、民政等外部数据进行关联对比分析,拓展数据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在此基础上,选择养老、医疗等行业部门开展“穿透式”审计核查,沿着财政资金拨付走向延伸至下级部门、项目单位、受补助企业或个人,让财政的每一分钱都能花在“刀刃上”。

创新工作机制,全面规范预算绩效管理。一是建立审计、财政协同联动机制。市审计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协调联动机制的意见》,从指标共商、信息共享、成果共用、整改共抓等方面,构建财政与审计互动共融的工作对接机制和便捷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发挥两个部门的职能作用和各自优势,协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二是主动融入人大预算绩效监督审查体系。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开展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情况调研的实施方案》,按照“项目监督审查、县区视察推进”的工作思路,建立市人大常委会牵头,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和人大代表、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的绩效管理监督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将预算绩效审计融入审计与纪检监察、组织、巡察工作贯通协调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创新整改措施,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市审计局在审计整改工作中采取“周电话询问、旬现场督查、月汇总通报”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审计整改的严肃性、持续性和有效性。对于未能整改落实到位的事项及屡查屡犯的问题,及时提请市审计整改联席会议进一步督促整改,并以督察整改通报的形式下发有关单位。截至目前,市审计局累计查出预算绩效管理问题41项,涉及各类财政资金16.6亿元。通过审计整改联席会制度,建立整改台账,落实整改责任,促进资金拨付到位6.5亿元、清理盘活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1.7亿元、上缴财政资金6016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1977万元、核减项目投资额3.1亿元,促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2项。记者 王同录 通讯员 雷永善


商会中心
新闻中心
信息公开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

咨询:0371-60916081   电话:13838128873(张)   邮箱:longxiangcoc@163.com

地址:郑州市商务内环路与西二街交汇处龙湖大厦1707   豫ICP备14008799号
  • 电话直呼

    • 0371-60916081
  • 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