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濮阳擘画“十四五”植树造林蓝图时间:2021-03-12 又是一年春来到,正是植树好时节。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森林、湿地、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主体,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 “十三五”以来,我市林业部门不断深化“绿色”改革,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濮阳高质量绿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造林绿化成效显著 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十三五”以来,我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水平为抓手,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着力实施廊道绿化、乡村绿化、森林湿地公园建设等重点工程,2016—2020年全市累计完成造林约52万亩。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以来,全市共完成森林抚育面积约16万亩,全市实施廊道绿化长度2100余公里,共完成造林面积约20万亩,其中实施黄河、金堤河、引黄入冀补淀、马颊河等主要河流及县乡以上主要道路绿化长度1000公里以上、绿化面积约13万亩,形成了濮阳县金堤河,清丰县引黄入冀补淀、大广高速、开州路北延,南乐县大广高速,范县范台梁高速,台前县迎宾大道、滩区路等一批精品亮点工程。 我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也在不断提高,结合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以森林城市建设为载体,努力做好“以绿荫城” “以水润城”大文章,搞好城区道路、河道、机关、学校、公园等绿化,全市各县城建成区共新增绿化面积2万亩以上,城市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另外,我市以推进庭院花园化、乡村林果化和农田林网化为目标,大力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开展村庄街道、庭院等增绿行动,做到房前屋后见缝插绿,田间地头造林增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苗木花卉基地,加强农田林网建设,提升乡村宜居水平。2016年以来,全市乡村绿化共完成造林面积约10万亩,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22个、省级森林乡村66个。 我市于2018年10月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获得称号以来,市委、市政府从更高的站位、用更宽的视野、以更大的格局持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组织全市上下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着力建设森林濮阳,不断巩固和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造林24.16万亩,是省下达造林任务14.702万亩的164.33%。全市林木资源稳步增长,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林业生态保护不断加强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十三五”以来,我市在自然保护地建设、湿地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2016年以来,我市共获批7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其中湿地公园(试点)4处、森林公园3处。2017年、2019年,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和台前金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分别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被正式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共计13处。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49525.5亩;省级森林公园6处,总面积14428.5亩;国家级湿地公园3处,总面积39503.7 亩;省级湿地公园3处,总面积56880.75亩;市县级建设郊野公园近10处,面积约10500亩;自然保护地面积超过15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2.54%。 此外,我市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全市建档古树名木535株,全部按照所有权落实了管护责任,目前多数树木生长状况良好。 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更多的野生动物得以繁衍栖息。为进一步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特别是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重点区域的保护,我市通过植物恢复、栖息地保护、法律宣传等措施,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开展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和野化放归。近年来,我市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 林业经济发展加快 绿色产业惠民致富 我市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新“两山”转化的制度和行动全面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国家得绿、社会得益、林农得利”。 记者了解到,我市围绕乡村振兴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立足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按照市场需求导向,积极引导发展特色经济林等绿色富民产业。目前,全市特色经济林基地(含木本粮油)发展到28万亩,逐步形成了南乐苹果、杏,台前樱桃,开发区桃、葡萄,濮阳县金银花等经济林发展集群,年产鲜果14万吨,实现年产值2.3亿元。“十三五”以来,我市苗木花卉产业也在不断壮大,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产业布局日臻完善,逐步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市花卉苗木基地发展到15万余亩。林业一二三产越来越强,初步形成清丰县家具产业园、范县张庄木业园区、龙丰纸业以及苗木花卉、特色林果等5大产业集群。 目前,通过扶持龙头、培育基地、搞好服务、强化科技支撑等有效措施,我市大力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全市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达到18万余亩。我市林下经济主要有林菌、林禽、林药、林蚓等生产模式,林下经济的发展在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未来五年我市将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森林濮阳 成绩已成过去,未来更需努力。“十四五”期间,我市将脚步坚定,继续逐绿前行,让森林走进城市,让森林拥抱城市,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充分发挥森林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现代风貌方面的独特作用,增加绿色元素,使城市森林、绿地、水系、河流、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推进森林惠民,更要加强城市内绿化,建设城市绿廊,推进屋顶绿化和立体绿化,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 展望“十四五”,我市将立足自身实际,把实现森林生态系统高水平保护中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韶关林业发展的显著特征,突出生态建设主业,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推动国土绿化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进一步扩大和优化生态空间。到2025年,全市将累计完成造林16.2万亩,其中新造林13.5万亩、更新改培2.7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0.5%,林木覆盖率达到3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万立方米,湿地面积稳定在27.8万亩,森林质量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城市园林化、平原林网化、乡村林果化、道路林荫化、水系林带化、庭院花园化,建设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森林濮阳。记者 吴丹 通讯员 王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