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网站首页 >> 走进濮阳 >>走进濮阳 >> 濮阳的深厚商业底蕴
详细内容

濮阳的深厚商业底蕴

在中国商业史上,买卖做得最大的商人,无过于吕不韦。吕不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290年至公元前280年之间,卒于公元前235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吕不韦不仅能买卖货物,赚取银钱,而且能买*君,赚取天下。在中国文化史上,把自己组织文人学者编撰而成的一部书炒作得如此轰轰烈烈的,也无过于吕不韦,其《吕氏春秋》实在是我国古代文学著作商业化运作的成功典范。吕不韦不仅以商人之身而跻身文人之列,而且还成为秦国的丞相、秦王政的仲父,主持秦国*近十年,*上大红大紫,经济上大富大贵,权势、财富无以复加。

吕不韦出生之时,卫国已经日渐衰败。吕不韦为求发展,在公元前265年来到赵国国都邯郸。吕不韦是要搜索一种能大大赢利的商品。很快,这种一本万利的货物就被吕不韦发现了。当时,秦国的王孙嬴异人正在赵国当人质,留下了一句经商名言:奇货可居。吕不韦将嬴异人当作了商品来投资,以期在帮助嬴异人登上秦国王位后收获“立主定国”所带来的无数倍收益。但是,作为商人的吕不韦却有所不知,搞*绝非如同经商做生意那般简单。在那个*时代,如果经商失败顶多是倾家荡产,而搞*失败则会家破人亡,甚至株连九族。因此,虽然吕不韦掌控了一段时间的秦国事业,也捞到了不少财物,但最终还是赔了,而且赔得个干干净净,落了个饮鸩*的结局。对于经商来讲,吕不韦善于贱进贵出,懂得奇货可居,但是他经商成功后的辉煌和从政失败后的悲惨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这也是他给后人留下的最大遗憾。而他在进行风险投资时的言行,却非常值得后人进行一番品味、思索、借鉴和扬弃。

吕不韦当政时,不仅使秦国的经济、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也不断增强,在对外的战争中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吕不韦重视人才。吕不韦任相国之初,就在相府内建造了数以千计的高堂广舍,欢迎各方士人来相府做客。再加上吕不韦本人也并非秦国人,却在秦国做了丞相,这对那些渴求功名的人士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诱惑。吕不韦不仅重视人才,还发现、引荐了不少人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后来当上秦朝宰相的李斯。吕不韦不拘一格、化众为一的思想主张,突破了当时各学派的狭隘界限,从而得以“借人之长,补己之短”,取舍的标准就是如何有利于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的建立。在用人的不拘一格上,最有名的当属奇才小甘罗,甘罗12岁帮助吕不韦劝服了张唐接受出使燕国的命令,之后自己又单独出使赵国,让赵国心甘情愿割五城给秦国。接着,他又联合赵国攻打燕国,掠夺燕国属地作为赵国的奖赏,于是赵王再次献出十一座城池报答秦国。因此,甘罗也被封为上卿。吕不韦还认为,对人才委以重任后就要赏罚严明。赏罚要不凭关系亲疏、个人好恶,而要考其实绩,做到因功授爵,赏罚得当。尽管事实上他不可能真正做到事事赏罚严明,但提出这些主张,对整顿秦国吏治,增强国力是有积极作用的。所以,在“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一切”已成为管理者共识的今天,企业要发展,要创新,就必须要选好人才,用好人才。总之,吕不韦的经营理念敢于冒险,善于投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风险投资带来丰厚回报。助人成功,己也成功。助人贵在雪中送炭。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吕不韦的老家濮*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5000多年前,“五帝”之一的颛顼及其部族就在此活动,故有“颛顼遗都”之称。濮阳夏代名昆吾国,春秋时期称卫都,秦代称濮阳县,宋代称澶州,金代称开州,民国时复称濮阳。秦汉以来,这里农事发达、商业繁荣,一直是黄河中下游*、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晋楚城濮之战、齐魏马陵之战、宋辽澶渊之盟均发生于此,子路墓祠、孔悝城、御井、张挥公园等已开发为旅游景区。1987年濮阳西水坡出土了6000年前的蚌壳龙形图案,在国内外考古界引起了轰动,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濮阳又称为“龙乡”。濮阳古有濮水,古濮水之畔,土地平沃,气候温和,有宽大的桑园,男女聚会其间,边劳动,边对歌,相约馈赠,是男女青年幽会的场所。《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一首情歌,就是描写采桑女子在茂密的桑林中愉快地劳动着,在收工准备回家的时候,呼唤其情侣一同回归的情景。其他诗篇也多有描写桑女农妇在风和日丽的桑园里群歌对答,载歌载舞的美好情景,桑间濮上暗示了古代濮阳的繁荣。

吕不韦有一个前辈叫端木赐,字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春秋末年卫国人。子贡利口巧辞,善於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於经商之道,曾经经商於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中首富。孔子去世前子贡未能赶到,孔子去世后,子贡守丧六年,为*中为孔子守丧最长者。后世,常以“端木遗风”题辞挽商界有成就之人逝世,甚至有人奉之为财神。在他“家累千金”之后,他也不忘“兼济天下”,耻于独富独贵,而喜于乐善好施、捐助公益,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在回报社会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回报。这就是子贡遵循的经商和做人的原则,是留给后世人的精神财富。

秦汉时期,濮阳人修渠筑堤千余里,固河道于濮阳城南,黄河安澜700余年。期间,濮阳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大增,西汉平帝元始二年,濮阳人口已达37.87万人。成为中国当时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今戚城遗址丰富的汉代灰层出土的大量陶器、汉铜镞、铜釜、犁、铁镬、石器及水井等文物,都表明当时的繁华。汉初戚地曾是将军李泌的侯国。汉时濮阳经济文化发达,人才荟萃,名臣汲黯、经学家索卢放、京房等濮阳人均为一代俊杰。

魏晋南北朝时期,濮阳兵连祸结,干戈纷然,大量居民*迁徙,边塞游牧民族陆续入居濮阳,与汉族融合,同时把大片耕地改为牧场,农业生产受到破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农业才有所恢复。综观此期,乱多于治、毁多于创,濮阳地区经济萧条,文化衰退。

隋唐时期,隋文帝实行节俭*、轻徭薄赋,大开漕运,使经济得到了较快恢复。大业四年(608年),永济渠过濮阳后,便利了交通,濮阳日趋繁荣。初唐时,濮阳一带地旷人稀,均田制实行程度较高,水利兴修,农业生产恢复较快。唐朝中期,黄河安澜,濮阳的农业、手工业等得到长足发展。丝绢业闻名全国,丝织贡品列为上三等。唐代濮阳文化发达,人才辈出,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第一个测量子午线长度,最先发现了恒星运动。还产生了勤政廉洁的杜暹、拒重贿名留青史的李义琰、唐辅臣杜鸿渐、音乐家张文收、礼学家张戬,抗击安史叛乱的名将南霁云、诗人张九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等名人。唐末至五代,濮阳一带又成了战场,仅后梁、后唐就在濮阳征战200余场。长期兵燹战乱,使唐代前期100多年的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宋元时期,1004年,契丹兵临澶州(濮阳),在寇准力谏下,真宗御驾亲征。宋以少胜多,大败辽兵。辽军战败求和,双方签订了有名的“澶渊之盟”。此后百余年,两国相安,宋时濮阳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较大发展,人口回升。濮阳名人辈出,著述家晁迥、晁宗悫、晁永之,名将赵延进,清官王赞、张田,治黄专家高超等彪炳史册。北宋后期,朝廷腐败,濮阳不少人*上梁山,参加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1128年秋,金兵占领澶州。1222年,成吉思汗派兵占领开州(濮阳)。金元统治时期,虽注意生产,但因破坏太重,加之黄河屡决,经济难以恢复。终元之世,濮阳虽一直为开州的中心城市,但经济文化都未达到北宋鼎盛时期的水平。

明朝时期,濮阳仍称开州,因受战争破坏,这里极为荒凉,“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明初,开州“土著只余七姓,丁不满千”,朱元璋下诏鼓励无田农民辟荒造田,并从洪武二十一年起,数次将山西黎民徙居濮阳一带置屯垦荒,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老鸹窝”移民。朝廷为增加收入,号召农民广植桑、棉,发展经济作物。同时还加强水利建设,于洪武十八年修筑了黄河、卫河等堤岸。至明中叶,农村经济得到恢复且有较大发展,已有17100户,8.86万人,成为“天雄之上游,河朔之名区”。但明英宗之后,宦官干政,*日趋腐败,土地兼并严重,水利严重失修,灾害不断,民不聊生,百余年间发生水、旱、蝗、风、地震等较大灾害逾百次,大灾年徭役负担却有增无减,农民*起而抗争。

清朝以来,荒地开垦率达80%,人口增至50多万人,后来由于黄河水患时发,在境内横流泛滥,为害29年,农业生产每况愈下,商业与文化也日趋衰落。

1975年9月7日,位于濮阳县文留乡境内的濮参1井在钻探过程中喷出工业油流,从此拉开了*勘探开发会战的序幕。石油部立即决定从胜利油田、河南油田、石油物探局等单位调集力量。经过三年多的勘探,探明了数量可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油田大规模的开发准备了条件。1979年7月1日,中原油区的第一个油田——文中油田投入生产,当年生产原油23万吨。1981年8月,东濮石油会战指挥部改变隶属关系,成为受石油部和河南省双重领导的*石油企业,1982年3月改称中原石油勘探局。濮阳的真正发展是得力于20世纪80年代油田带动的濮阳市的建立,濮阳脱离了安阳的管辖,作为一个地级城市的形式出现,从此,濮阳在形式有了自己*的经济,*的*,与*的文化。

濮阳是一个小城市,说它小是因为它的人口不足五十万,地域不足一百平方公里。濮阳又是个比较出名的城市,“六城二奖”的获得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人知道。到过濮阳的人会知道濮阳是一个奢靡的城市,奢靡不是城市的建设而是有很多人的消费,在濮阳的大街上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时尚元素,最流行的色彩,最流行的饮食,最流行的汽车。


商会中心
新闻中心
信息公开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

咨询:0371-60916081   电话:13838128873(张)   邮箱:longxiangcoc@163.com

地址:郑州市商务内环路与西二街交汇处龙湖大厦1707   豫ICP备14008799号
  • 电话直呼

    • 0371-60916081
  • 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

seo seo